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圖片
  只有數學的世界不是人治的社會 編輯頁 同事🐶兒 A,1970 年間還是國一學生時,莫名其妙的被選為班長。 當時校規一籮筐,大家多半不清楚、不記得,老師平時也沒真的要求大家要做到。當時班上同學很吵,每週的秩序比賽經常殿後被校長點名,導師就交代班長,主要的工作就是維持秩序。 班長不知如何處理,就拜託風紀股長 兒 B 幫忙維持秩序。風紀非常鐵血,同學不聽話就問班長該怎麼辦, 兒班長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回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兒班長一再保證,「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真的是他發明的。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的結果,搞得全班風聲鶴唳、天怒人怨。結果下一次開班會 兒班長就被全班罷免。 兒班長苦笑,壞人根本不是他,如果不能「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導師一定怪他辦事不力,而且真正鐵血的是 兒風紀,最可惡的就是不但很沒義氣,出了事一推 256 全都推給班長,還落井下石跟著一起霸凌班長。 老師都說了,三人言市成虎,可是班上同學也是一樣是非不分,欺壓良善。導師也真的很沒擔當,班上吵吵鬧鬧難道不是老師自己管不好,居然要求小小孩負責管,管出問題居然還可以演出隔岸觀火,好像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更慘的不是「可能是中華民國校園自治史第一個被罷免的班長」, 兒班長還得面臨下台後被全班報復、慘無人道的日子。 兒班長因此小小年紀就領悟到,法律多如牛毛,雖然不像是可以要求大家遵守的遊戲法則,但是大人的世界實在很奇怪,說沒事就沒事,說有事就有事,完全沒有邏輯、章法可言。一旦出事,什麼正義、公理、倫常都可以棄之不顧。 還好 兒 A 當時雖然還不知道考試前要讀數學,可是每次考試都是班上最高分。因此同學雖然一邊不忘力行報復,可是碰到數學不懂的時候,還是得換一張臉來不恥下問,問幾次以後就不好繼續霸凌, 兒 A 才能在一個月內迅速脫離苦海。 誰說數學沒有用?處亂世,數學是脫離苦海的不二法門。
鴻溝專欄/   圖書館小編的故事 🎵 這些孩子 就像站在月台上,卻沒有上車的人。 眼看著高鐵駛去, 開往停課不停學的目的地, 而自己卻留在原地。 🎵 每次看到都感觸良多。 吃虧就是佔便宜🐶 有的體型較小的雄鮭魚 並不會在成長期,先演化成銀魚再到海洋、最後於成魚後洄游出生地繁殖。雖然小雄魚體型較小,但是大魚洄游過程歷盡千辛萬苦、耗盡體力,最後在爭取魚卵繁殖的機會反而輸給守株待兔、以逸待勞的小雄魚。體型較小雖然可能備受族群霸凌、瞧不起,卻可能是繁衍後代的最大贏家、坐收漁翁之利。 留在原地可能不是最不幸的事情,留在原地哭泣才是。關一扇門、開一扇窗的故事,一直是演化歷史裡最讓人動容的故事。 一個小時的講義講四個小時 疫情期間,上課、考試的方式改變,很多人不適應,擔心影響上課品質。 其實上課時,怎麼詮釋課程內容也是一門學問。同一個公式,可以用十分鐘詮釋,也可以用一個小時詮釋,因為你可以沾醬油,也可以深度旅遊。 剛回國,學生邀請我去暑假給高中生的營隊演講,我以為只有一個小時,事前只準備一個小時的投影片,到現場才發現要講四個小時。沒問題,原本故事要怎麼講,就有很大的演繹空間,時間多有時間多的講法,時間少有時間少的講法,就像大河小說氣勢磅礴、短篇散文意象萬千。 小的時候資源少,有錢人去幼稚園坐監,我們上的是沒有實體教室的大野外幼稚園,上的是家鄉的深度探索、野外求生課,除了沒有點心外,一點也不輸室內幼稚園。 適者生存 環境劇變,達爾文說適者生存,每個人都要清楚,只會抱怨無法增加生存機會。剛回國,對現行教育政策、制度,有很多抱怨。在系務會議高聲疾呼,最後老先生就舉手交辦,要求提案的「年輕人」付諸實施、努力落實。有的人會認為老前輩老奸巨猾,但是這是順水推舟、厲行改革的契機,也讓自己得到成長的機會。 有人說,成功的人創造機會、看到機會,失敗的人看到障礙、看到艱難。既然大自然的力量人類還無法逆風,找到可以摸索前進的路,可能比較實際。 圖書館小編的努力故事 每個地方都有人在默默的付出、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也因為有不同的英雄在寫他們自己的故事,故事才會精彩、動人。 看到類似的故事,常會想到大學生都會支援偏鄉的教育,只是目前疫情期間,大學生能夠提供的支援相對不便、困難。同樣的,不同狀況下應該也有不同的作法,需要支援的地方,應該還是可以找到方法,尋求大學社團的協助也許需要不一樣的發想。
 鴻溝專欄 每個領域的習慣都不一樣,論文寫we和one類似, 多半是指作者與讀者。  忘了哪個老師提醒我們寫論文不能用 I,我疑惑的問「Y都是寫I can, I will」,老師說「那是Y,審查論文的有三個腦袋也不敢要求他改」。 作者序怎麼排應該也是不同領域都不一樣。很多實驗室的論文,大老闆都排在最後壓陣。我們理論高能物理以前投稿時,都會讓學生或者貢獻最少的人負責投稿的雜務,沒什麼特別的話,都是按照英文字母排序。 現在學術界亂成一團,都是經費審核單位胡搞,把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當成寶,胡亂要求申請計畫的人要有論文,還把citation數目當成寶,(以前有人亂搞、寫錯,後來的論文都提到這篇論文是錯的,結果citation 也高得嚇人,像現在的負面網路聲量),影響所及,連知名期刊也把impact factor當一回事,拼命衝聲量。 高能實驗室很多技術人員,他們的貢獻是儀器的研發、設置,雖然是重要的螺絲,很難在論文顯示他們的重要性,很多博士論文發表時實驗還無法實際取得數據,畢業時一篇論文也沒有,只有內行的人才知道學生的功力,偏偏他們申請計畫、找教職,還是要靠自己的小圈圈,甚至同系、不同領域的同仁也不了解。 大型實驗室的數據論文作者實在應該只列實驗室,但是什麼事都要數論文的環境,讓事情怎麼做都很困難。 編輯頁
鴻溝專欄 編輯頁 世事難料 國內染疫人數還很少時,就曾經擔心,當全世界的國家多數人都已經染疫,只剩台灣死守邊境,在國內過度依賴出口下,很可能擋不住要求開放境管的壓力。 國內疫情發展也可能面臨類似的窘境,當染疫的人多到一定程度,不肯戴口罩的人多到一定程度,甚至人數壓過口罩政策人數時,壓力的風向很可能會改變。 當何美鄉明明在鼓吹 綜合免疫 是最好的防疫,又怕K推說沒有鼓勵大家染疫時,已經是很明顯的方向指標。換個角度看,既然擋不住,控制人數增加坡度、減緩過渡時期的恐慌、壓力,恐怕也是一種另類的超前部署。 其實,個人覺得多數人已經輕微染疫過,可能類似最早期磐石艦染疫的狀況,多數人無症狀,(強烈懷疑密閉空間中,多數人是靠自己的免疫機制壓制病毒),這些人因為沒有症狀、沒有後續追蹤、沒有篩檢,國內多數人可能因為不同程度接觸境外移入的病毒,免疫機制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或抗體,早已和病毒共存多時,當身體出狀況才會顯現症狀,而其中一部分人在主動或被動篩檢下才被發現。也可能因此,在面對後續變種病毒時,即使染疫也多數症狀輕微。 科學家對人體、醫學現象,尤其是微觀醫學,累積的知識有限,面對新病毒如何因應,本該保守以對,但是有的人喜歡犯險、有的人保守,衝擊下,對很多人都是考驗。尤其是個人的防疫哲學觀和多數人相左時,難免會懷疑民主可以這樣用嗎? 民主難道可以允許多數人要求少數人一起冒險? https://nyti.ms/3sIhXrd https://s3.amazonaws.com/media2.fairhealth.org/whitepaper/asset/Patients%20Diagnosed%20with%20Post-COVID%20Conditions%20-%20A%20FAIR%20Health%20White%20Paper.pdf (Drawing 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FAIR Health’s repository of billions of private healthcare claims, this report studies the population of 78,252 patients in the repository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the U09.9 code from October

鴻溝為交大留下什麼

 鴻溝專欄  編輯頁 1. 無菸校園 。 2. 成績可以暫時註記 I、 學期成績可以打及格與不及格 。 3. 教學評鑑改成 教學反應 、刪除老師是否準時上下課,改成老師是否遲到早退。 4. 「短暫廢除」因學業成績未達標而強制學生退學的 退學制度 。 5. 還有很多虛功,而且多半是虛功。Virtual particles always outnumber real particles.
 過冷的水本來應該結冰,但是長期被外界要求維持現狀:「給我立正站好,不要亂動!」 雖然已經過冷,一下子還是反應不過來,要稍微提點一下,冰晶才會醒過來。 拉丁文 status quo,就是過冷現象的政治版。   編輯頁 過冷 supercooling
鴻溝專欄  編輯頁 考試的目的 考試的目的,原本只是確認學生有學到什麼,有沒有跟上進度,考試方法很多元,不一定只是紙筆測驗。考試變成選才、排序甚至淘汰的手段,應該不是教育原本的目的。 還是學生時,習慣秒殺數學題,但是看到物理題目就會變得很挑剔。四小時的考試,經常用三個半小時批評試題合不合邏輯、假設合不合理,如果自己出題應該怎樣怎樣,叼叼唸唸到時間快到才急急如律令的趕快答題。 自從國二知道考試前要先算題目之後,幾乎所有讀書的時間都貢獻給數學,很少用時間在其他科目,但是很奇怪,數學無所不能後,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不讀自解,雖然沒有灌頂成績,也算名列前茅。 雖然很會應付考試,卻一直痛恨考試,一直希望老師可以用點別的方法伯樂我們,不要一直依賴不很靠譜的紙筆測驗。 回國後 剛教書時,因為學校制度和美國有很大差異,一直在和學校「溝通」。 在美國和一位大師學GR,學期末交了一份算是很澎湃的報告,但是成績一直是I,猜想大師可能期待我把報告發展成完整的論文,可是我已經決定跟我的老闆做研究,大師也沒有任何表示,也因為畢業不差那個學分,因此一直到第四年口試完,可能是老闆跑去跟大師表示學生都要畢業了,趕快給成績,或者學校原本就是規定只能 I 到畢業前,才在畢業時拿到學分。 交大的 I 一直在教務會議爭取,雖然學校已經沒有補考,還是希望讓學生補考到及格為止,只要學生能利用寒暑假專心讀,證明自己有學到東西就可以及格,希望學校成績也可以註記I incomplete。這樣有個好處,學生可能拿不到學分,但是永遠不會被我當掉。 可惜學校好事做一半,同意老師註記 I,但是下學期開學前還是要給成績。因為 I 得不徹底,開學時都和學校玩追成績的遊戲。個人不想當學生,找不到學生,要求學校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學校還是要求老師要自行處理。 作弊該不該抓 雖然耳聞學生作弊風氣盛行,發現時多半私下處理,讓學生知道老師有辦法看出誰在作弊。有一年有學生要求處理,無可奈何下找學生面談。從考卷答題方式很容易找出一群一群的作弊小組。 第一批學生搞不清楚我的算盤,我保證不會送給學校,請他們承認作弊,這次成績作廢,期末考表現好、不再舞弊還是可以及格,而且保證和開學時課程說明一樣,不及格可以補考,考到及格為止。 第一批開始否認,就翻開試卷指證,他們啞口無言,就跟他們說這次我還是不追究,但是因為沒有人自首,一樣給他們用期末考成績決定及格
  翻譯年糕 A dream comes true. 但是目前google 翻譯精準度有待改善,希望僅供參考的譯文不要引起誤會。
 鴻溝專欄 編輯頁 學校校務會議是不是可以參考參議院、眾議院 1989剛來新竹、交大,1991就被選派去校務會議開砲。剛開始他們以為我會打人,後來發現我只會嘴砲,就耐心等我講完再投票。除非沒有利害關係,一表決講再多也沒用。 校務會議是眾議院模式,依照系所人數比例分配。 當時沒有電子、資訊學院這些奇怪的學院,就只有工學院,電工系是人數最多的系,我常戲稱他們是大拇指,有效規模比工學院還大。校務會議雖然不比拳頭,但是表決時真的只看拳頭有幾個。有人就戲稱電子系是大拇指,財大氣粗,理學院是無名指,無人聞問,人社院是小指,在大拇指眼中可有可無。 早前曾建議,校務會議是否可以參考眾議院、參議員或英國上下議院模式,增加按學院分配的參議院,會議決議或許比較容易反應真實的民意。 話說回來,學校老師整天開會也不是什麼好事,而且校務會議變成搶錢大作戰,再高的理想也沒用。 或許是有人感受到威脅,過去三十年,工學院說是反應時代的需求,開始裂解成奇怪的學院,電子、電機、資訊,又因為聯考排名變動大玩分分合合的遊戲,最後不但名稱獨特,傳統工學院也變成小小學院,增加參議院也很難反應真實民意。
 菸害防治法令一直卡關,問題就出在很多立法公職人員都已經上癮,整天講一堆似是而非的話。 有人說立法禁止,就會地下化、無法可管。 以前美國禁酒,私酒橫行,黑道有利可圖,毒品就不是主要賣點。而且警察一聞就知道有人喝酒,取締比毒品容易。 如果禁菸,黑道可能轉向私菸牟利,燃燒方式吸菸一聞就容易被取締,他們只好轉向,好處是,至少多數討厭二手菸的民眾可以免於受害。 只要二手菸絕跡,空氣污染就比較容易受到關注,害怕取締的污染源製造者,恐怕才是幕後阻擋的最大黑手。當然菸草製造過程也是污染源,一直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