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溝專欄

每個領域的習慣都不一樣,論文寫we和one類似,多半是指作者與讀者。 

忘了哪個老師提醒我們寫論文不能用 I,我疑惑的問「Y都是寫I can, I will」,老師說「那是Y,審查論文的有三個腦袋也不敢要求他改」。

作者序怎麼排應該也是不同領域都不一樣。很多實驗室的論文,大老闆都排在最後壓陣。我們理論高能物理以前投稿時,都會讓學生或者貢獻最少的人負責投稿的雜務,沒什麼特別的話,都是按照英文字母排序。

現在學術界亂成一團,都是經費審核單位胡搞,把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當成寶,胡亂要求申請計畫的人要有論文,還把citation數目當成寶,(以前有人亂搞、寫錯,後來的論文都提到這篇論文是錯的,結果citation 也高得嚇人,像現在的負面網路聲量),影響所及,連知名期刊也把impact factor當一回事,拼命衝聲量。

高能實驗室很多技術人員,他們的貢獻是儀器的研發、設置,雖然是重要的螺絲,很難在論文顯示他們的重要性,很多博士論文發表時實驗還無法實際取得數據,畢業時一篇論文也沒有,只有內行的人才知道學生的功力,偏偏他們申請計畫、找教職,還是要靠自己的小圈圈,甚至同系、不同領域的同仁也不了解。

大型實驗室的數據論文作者實在應該只列實驗室,但是什麼事都要數論文的環境,讓事情怎麼做都很困難。

編輯頁

🐶高文芳的宇宙樂園🐶

🦂️🐶宇宙 樂園  邀你共賞🐶🦂️  StarTrek / GalaxyQuest NASA 成立那年出生 航海家 1 號發射那年上大學 SN1987a 大放異彩那年拿到博士學位                    出生那年  NASA 成立 上大學 那年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