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多於科幻情節◇高文芳

hyperspace 導讀穿梭超時空

  ◆當代物理進程盡收眼底◇

  在頗受歡迎的電視影集《銀河飛龍第二代》(Star Trek:Next Generation)裡,面對著不可知的未來,船長皮卡率領企業號星艦所有成員,勇敢地深入人跡未至的宇宙邊荒,探索宇宙造物主的意圖與心思。

  從某個角度來看,企業號的任務和多數物理學家所投身的工作,有頗多雷同之處。企業號經常出入宇宙深空,不時要面對諸如黑洞、蟲洞、星際旅行、時光隧道之類的科幻情節,處處撼動觀眾一顆顆欲神遊宇宙太虛的心緒。

  當你把心思流駐於這本著作時,可能會懷疑,這本書講的到底是物理還是科幻情節?要不然怎麼會通篇首尾,俯拾可見諸如黑洞、蟲洞、星際旅行、時光隧道之類的字眼,所差者僅是作者意圖解釋清楚,反覆舉例而已。唯恐說理不清,作者竟然還把這些科幻情節的歷史淵源詳細交代,又將歷代大物理學家及大數學家悉數請出,為他的論述佐證。尤有甚者,作者似乎怕讀者無法吸收他想傳達的理念,對單一新鮮事物,竟然不惜篇幅,從不同角度,以他認為讀者可以理解的圖解或例說,反覆陳述。

  儘管如此,這些角度不同的切入方式,讀來仍然趣味十足。總而言之,要不是有人告訴讀者,這本書是不折不扣的科普推廣書籍,通篇讀來簡直就活脫是一本煽情的科幻小說,更像是科幻影集的導讀或是科幻名詞的說文解字。

  讀者會有這種感覺,一點都不意外。原因是理論高能物理是物理學非常活躍的一支,近年來的發展,連投身其中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一九七九)溫伯格都曾感言:理論物理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像科幻小說了。其實另外一個原因是,科幻小說的情節在熱衷科普教育的物理學者的推波助瀾下,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對真實宇宙和物理理論的認知。

  換句話說,只要說理明確,便能將理論物理學家致力研究的宇宙的內涵,轉化為精采刺激的文字,而能夠與科幻影片平起平坐。其中任教於紐約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CUNY)物理系,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工作的加來道雄教授,就是箇中好手。

  加來先生在弦論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上,有相當的知名度。除了著作等身之外,還寫了幾本頗受歡迎的研究所教科書。他也在紐約市的一個電台,主持一個全美播放的現場扣應科普教育節目,廣受歡迎。他也自承,這個節目讓他有機會訪問到物理界及其他領域的學界領柚,進而豐富了他好幾本叫好又叫座的科普讀物的可看性。

  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從小就很喜歡看一些科幻小說及節目,然而對坊間科幻著作說理不清的失望,促使他立志從事理論物理的研究,希望深入理解諸如星際旅行、時光隧道之類的理論機制,以補當時科幻小說的不足。作者並誓言有生之年,一定要寫一些讓一般高中生都能輕鬆上手的科普書籍。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本談論超空間(hyerspace)的著作,確實是一時之選。

  這篇短文雖然名為導讀,其實原書敘理甚明,而且第一章就把全書的脈絡交代清楚,讀者只要耐心看完第一章,就可以掌握當代物理的精髓。

  ◆解放人類的三次元思維◇

  超空間指的是比我們直覺與感官所能理解的三次元(維)空間,更高次元的抽象空間。但是,由於相對論的成功受到大部分物理學家的支持,有時候作者指的超空間是指較四次元時空更高次元的空間。

  大數學家黎曼(Rieman)於一八五四年在哥廷根大學的一場演講,首度將人類的思維從三次元的直覺世界,帶入色彩繽紛的高次元抽象世界。這一場對人類思維的解放革命,影響後世甚鉅。作者即依此鋪陳了這本著作所要介紹的八○年代物理革命。正如文中所述:

  ▲二千年來,沒有人能夠質疑動搖的希臘古典幾何學也為之徹底撼動。……在他演說之後的三十年內,「神秘的第二次元」將會影影歐洲的藝術、哲學與文學的進展。在黎曼演說之後的六十年內,愛因斯坦將會使用第四次元的黎曼幾何學,來解釋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在他演講之後的一百三十年,物理學家將試圖以十次元幾何學,統整所有的物理宇宙定律。△

  其中「六十年內」指的是愛因斯坦於一九一六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而「在他演講之後的一百三十年」指的是一九八四年敗部復活,只能存活於十次元超空間的超弦理論。

  由於目前硬果僅存的超弦理論,是唯一可以合理統一自然界四大作用力(即重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及弱作用力)的理論。加上它的合理性或自洽(self-consistent)必須建立在十次元超空間的基礎上,否則無法成立,和弦論超乎尋常的完美特質等原因,震撼了物理界及數學界,促使理論高能物理學界正視高次元空間存在的可能性,並進而探討它在宇宙演化過程中,甚至生命與文明是否能夠永續存活等議題上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藉著超空間如果存在,它可能造成的種種只能見諸於科幻小說的奇妙現象為軸,詳述了高次元空間這種觀念的形成、演變,同時也描述了它如何突破保守世代的壓力,進而一統天下(至少對為數頗眾的一大群理論物理學家而言),這段期間可歌可泣的物理史詩。

  ◆逃脫滅絕的危機◇

  當然,正如《銀河飛龍》劇情的重點不是在科技的展現,而是藉由人類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探討人類文明的弱點,以及應否,甚至如何調適時代的改變,使人類文明得以永續存活。作者也在字裡行間時時關心地球文明在大宇宙的演化過程,和可能遭遇到的劫數與災難。他所流露的殷殷之情,和《銀河飛龍》一樣,對人文的關懷遠甚於科幻情節。

  作者將人類文明程度依其所能掌控的能源分成三類:第一類文明能掌控所在行星的能源;第二類文明能掌控所在恆星的能源;第三類文明能掌控所在星系的能源。是故人類文明還處於第零類的落後階段。作者更進一步預估,人類或能在一百年內躍身為第一類文明,並開始在太陽系殖民。進入第二類文明可能要一千年,這時候人類已經可以操控重力場,隨意扭曲空間並利用蟲洞進行星際旅行,最後人類可能要經過數千年的努力,才有能力掌控整個銀河系的能量並隨意操控高次元空間。

  作者同時也指出,生存於地球上,物種會面臨到種種劫數,有些可以預知,有些則否。比方說,地球可能每二千六百萬年會發生一次大滅絕;太陽會在五十億年後死亡;整個宇宙可能會在千百億年之後,不是熱死便是冷死;到處流竄的小行星可能會突然地闖入地球;太陽鄰近的恆星死亡形成超新星而毀掉整個太陽系;銀河系和別的星系發生碰撞而毀掉整個銀河系等等。而處於文明相當落後,文化相對野蠻的現代人類,由於物質文明的發生遠遠超前文化演進,而讓自己陷於核戰與生態雙重危機裡,而隨時瀕臨滅絕的可能。作者更相信地球上的文明已經因為核戰或生態危機而滅絕、輪迴了好幾回,才輪到人類在這裡為了生存與時間競賽。

  如果我們對物理的認知大體上無誤,我們的確是在和時間競賽。那麼如何消弭人類彼此間的互相猜疑和仇恨,及時進入第二類文明,以便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大部分演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危機,真的值得全人類細細思量。

🎵原導讀至此為止🎵

最後,我想針對一般讀者稍微介紹一下如何讀懂這本書的一點小技巧。作者相當用心經營這本書,對讀者可能不熟悉但是重要的人、事、物,他常採用的方法是,先用一句或一段話點出或說明,跟隨其後的便是不厭其煩的從各種角度以不同的妙喻切入,一方面希望讀者能體會物理本身多采多姿的面貌,一方面協助讀者輕鬆地進入狀況。也就是說,就像金庸用了無數無與倫比的形容詞描述小龍女或王語嫣,不管你是不是全懂那些典故,反正就是美得無法形容。

同樣的,只要讀者看得懂加賀先生舉的一個例子便可以繼續往下看,不至於看不懂一兩句話,便看不下去了。也就是說,一旦看到新的專有名詞,不用擔心,繼續看下去,解釋就在 後頭;有一兩個解釋的例子不太理解,也不用太費心思,繼續往下讀,整本讀完再從來一次,保證你一次 比一次有心得。

而且給你一個忠告,你一定會越來越懂,但是,想真懂除了來物理系玩真的,別無他法。就像你很容易在圖書館讀懂一些原子彈相關的資料,然後你會越來越懂,甚至會相信你可以自己 做出一顆原子彈,實際動手時,就會發現自己還差得遠呢。要不然物理學家靠什麼吃飯?

其實也不盡如此,正如當代理論高能物理武林盟主維藤(E. Witten)(見第七章加賀對盟主的介紹)的評語,"弦論是二十一世紀的物理,卻被二十世紀的人類 意外地發現。"一旦二十一世紀的數學被理解了,我們也許就會發現物理原來是這麼簡單明瞭,學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只是我們現在用錯方法了。

▲(本文作者為交大物理所教授)

🐶高文芳的宇宙樂園🐶

🦂️🐶宇宙 樂園  邀你共賞🐶🦂️  StarTrek / GalaxyQuest NASA 成立那年出生 航海家 1 號發射那年上大學 SN1987a 大放異彩那年拿到博士學位                    出生那年  NASA 成立 上大學 那年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