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K的父親,多年前在M醫院「被確診」肺癌,發現時已經擴散全身。因為K爸年紀大,全家為了是否該開刀進退兩難,正在苦惱之際,血液科的朋友建議K帶著診斷書、X光片去台大醫院找S醫師諮詢。
S醫師一看片子,拿起電話打去M醫院詢問細節,才放下電話,就跟學長K說:那些「癌細胞」應該是結核菌,後來正確投藥很快就痊癒了。
我是在MIT 做博士後時碰到S醫師正巧到哈佛訪問,才有機會認識S醫師,進而知道他希望救更多人,才放棄高薪的看診工作,專心投入病理的研究。
還聽S述說以前曾在C醫院看診,醫院以獎金鼓勵醫師多看病患,S很快就深感無須為五斗米折腰,(不小心就)罔顧病患權益,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當初投入醫學研究的初衷。
有誰會知道,S當時這樣的選擇、奉獻,最終累積的醫學知識居然會救了很多病患,當然也包括學長K的父親。
2003 SARS 突然爆發,台北對疫情控制束手無策,致令全國陷入極度恐慌。之後就有一群年輕的醫師,深感防疫的嚴重與重要,像S醫師一樣毅然放棄高薪的看診工作,全心投入防疫醫學的工作。
防疫視同作戰,這些仁醫在前線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奮戰,為大家守下第一線,也有效減緩各種形式的損傷。
雖然多數人都知道感恩,畢竟CDC、衛福部這些仁醫做的都不是多數人敢做的工作,面對的是看不見、不知道躲在哪裡的敵人,不但需要勇氣,還要一顆有智慧的仁心。
但是還是有人不知感恩,只會像秦檜一樣一直扯後腿。這種劇情直像仁醫遵守救人(不分敵我)的誓言,在戰場救活敵軍,敵軍才甦醒,就迫不及待地把救他的醫師殺害,這齣鬧劇,真的是人間悲劇。
題外話:second opinion
有個醫師說現在的醫師比以前更懂得跟患者溝通,讓他們了解到底可以有幾種治療的選擇。但是乍聽噩耗時,多數人其實是無法理性思考,即使平時有準備,臨時還是會像溺水時,什麼都可以抓,有什麼抓什麼。
我一直覺得應該有人給患者一個完整的影音建議,讓患者回家仔細端詳,還應該建議患者如何找到其他有效諮詢的地方。
建議衛福部可以幫忙建立重症諮詢的SOP:一套普適性的光碟,再外加剛剛和患者溝通的錄音或文字內容,讓患者帶回去仔細看、仔細想,再做決定。這樣一定可以有效減少醫病糾紛。
一些美國影片裡,醫師都會主動建議患者去找別的醫師找尋第二建議,第二建議還是應該由主治醫師主動建議,不然很多人擔心得罪醫師,會猶疑是否該找第二建議。
其實學生來找我問問題,我都只會說「應該」如何如何,要學生自己回去想想,不要把我隨口講的當真.....面對醫海無涯,也許謙虛一點,讓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選擇,和醫師一起合作、決定如何應對。
有個醫師說現在的醫師比以前更懂得跟患者溝通,讓他們了解到底可以有幾種治療的選擇。但是乍聽噩耗時,多數人其實是無法理性思考,即使平時有準備,臨時還是會像溺水時,什麼都可以抓,有什麼抓什麼。
我一直覺得應該有人給患者一個完整的影音建議,讓患者回家仔細端詳,還應該建議患者如何找到其他有效諮詢的地方。
建議衛福部可以幫忙建立重症諮詢的SOP:一套普適性的光碟,再外加剛剛和患者溝通的錄音或文字內容,讓患者帶回去仔細看、仔細想,再做決定。這樣一定可以有效減少醫病糾紛。
一些美國影片裡,醫師都會主動建議患者去找別的醫師找尋第二建議,第二建議還是應該由主治醫師主動建議,不然很多人擔心得罪醫師,會猶疑是否該找第二建議。
其實學生來找我問問題,我都只會說「應該」如何如何,要學生自己回去想想,不要把我隨口講的當真.....面對醫海無涯,也許謙虛一點,讓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選擇,和醫師一起合作、決定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