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娘🌕月光光 環境在相變、人群也在相變 圖示藍點是地球🌍、小黑點是月球🌕。可能有人誤以為太陽🌞看月球,會是一隻忙碌的蝴蝶🦋,繞著地球跳曼波。實際上,太陽眼中的月球舞姿曼妙,有規律地前後擺動。沒錯圓周運動,換個角度看真的是簡諧運動。 從小就喜歡和小小孩一起玩、不太喜歡和大人混在一起。大學時很少去學校上課,因為以前以為只要考過留學考,就可以揚長而去,盡可能不要讓老師發現我的存在,免得召來不必要的麻煩。嗯,也不是什麼真的麻煩,主要的麻煩還是不方便翹課了。 到了大三暑假發現班上女同學在準備考GRE、托福,談起來才知道申請學校要老師寫介紹信。知道自己麻煩大了,馬上決定競選畢業班代、每堂課都去上課,一定得讓老師認識我。積極和老師互動的結果,發現學校裡的「大人」真的很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剛到美國,學校建議學生找指導教授前,要和系上每個老師諮詢。我就開始串門子,興奮的想認識每一位老師,對每一個老師的故事,都感到非常好奇。 從小就喜歡交朋友,更喜歡在一群陌生人之間扮演蜜蜂🐝、蝴蝶🦋的角色,炒熱氣氛。 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念研究所,每天中午都和小我兩屆的學弟一起吃午餐,每天在校門口煩惱要去哪一家餐廳,還每天帶著一群小學弟到數學系聽課、修課,兩年的研究所讓我們有著深厚的革命情感,誓言一起獻身場論研究的孤高旅程。 1983畢業前,學弟邀請我一起參加他們的畢業旅行,說是要溪阿縱走。以前我每年寒暑假都會去參加健行,中橫、北橫、南橫、東海岸,重複走了好幾次。除了可以走看風景之外,最喜歡在那種大家都不熟的環境凸顯自己善於交際、協助新朋友適應環境。其實,最喜歡的是透過交談、認識新朋友、聽聽每一個人不一樣的故事。 溪阿縱走時,學弟和邀請來的女生一路都是排兩排在走,我則是一個人獨立第三排,在隊伍裡忽前忽後來來回回走,想炒熱氣氛,(天曉得有沒有破壞氣氛),也想認識每一個原本不認識的新朋友。 那次除了我是插班的,學弟還邀請張國龍老師一起去,我也是出發時才知道,一開始想糟了,被張老師發現這幾天沒有好好練功,一轉念,老師一樣也沒在家練功,我們半斤八兩、勞來與哈台,就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 走來走去、走過張老師身旁就尷尬的趕緊光速快閃,有的學弟好奇我哪來的精力來來回回走,有一次路過張老師身旁,張老師突然跟我說,等你年紀大就知道。 我這樣來來回回走,心裡想的只是要和誰說什麼、剛剛還沒問清楚想要再問清楚,這個模式在無數次健行活動一再重複,壓根沒想到自己是不是真的來來回回走動、真的比較耗費體力。 🎵60歲不要做50歲在做的事👀 不過年紀越來越大,開始發現張老師那句話是真的。40歲以後,每十年身體都像發生相變,很多以前習以為常的事,做起來都無法稱心如意。 50歲以後就變得很嘮叨,常常會提醒正在相變的朋友,40歲不要做30歲在做的事,50歲不要做40歲在做的事,60歲不要做50歲在做的事。 開始教天文通識課,為了備課大量閱讀天文科普讀物,有一天看到上面這個太陽眼中的月球軌跡圖,突然想起以前的第三排健行模式,其實、大部分時間,我只是加快腳步、放慢腳步,造成月球忙碌的繞地球轉的錯覺,我並沒有「人家走一趟溪阿,我走好幾趟」的豐功偉績。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以前講那麼多話怎麼不會口渴🤔 🤔環境也在相變🎵 教書後,心裡開始有負擔,擔心自己生病會影響上課、擔心自己做什麼會影響學生。為期將近兩年的疫情,尤其是最近這幾個月,開始過著自我隔離的日子,盡可能避開非常喜歡接近的大量人群,除了擔心媒體每天在提醒的「60歲以上是高風險族群」,更煩惱有什麼事會影響上課。 這段時間實在不太習慣沒有人群的生活,更能體會人為何是群居的動物,更能體會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講話。 其實以前也曾經自我隔離大約兩個禮拜、足不出戶。1986年尾寒假,美國老闆去做他的訪問研究,我不用每個週二、週四都要親自面交進度報告。但是老闆要我把已經發表的論文,從自旋1/2的夸克弱電衰變到質量較輕的自旋1/2的夸克,推廣到自旋3/2衰變成自旋1/2的夸克。 老闆離開後,我採買了兩個禮拜食物,就開始閉關修煉,有幾乎兩個禮拜足不出戶。那時意外發現每個人的生理時鐘可能都不一樣。我都是睡醒就算、累了就睡,除了餓了就吃,其他事都擱著。 很快的就發現,自己都是睡5小時、算5小時,非常規律。有時算得太累,雖然很餓還是倒頭就睡,夢裡在啃雞腿,醒來發現自己在啃棉被。 閉關期滿,第二篇論文也順利完成,過程也創造了好幾個教科書沒有的等式,因此出關時感覺任督二脈又貫通一次,感覺張三豐發明太極拳的心情應該也是如此。 那段期間,幾乎沒有和別人講話(當然我還是會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講話)、沒有和任何人接觸,感覺自己能屈能伸,可以適應獨居的生活。其實不然,當時知道那是暫時的狀態,食物沒了還是可以出關。 這次完全不一樣、完全不知道疫情何時可以緩解,傳統的人群互動模式何時可以歸位,有時會讓人心慌慌。 總是,不知道是好是不好,網路及時補位、想像的群聚替位。以前很想去找朋友聊天,但是大家都很忙、現在比較不用舟車勞頓,空出的時間給了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想起以前,雖然教育部規定大一新生一律住校,但是宿舍不夠,多數學生無法住校。我家雖然在饒河街附近,離台大不遠,除了騎車,以前的207公車走基隆路也算快。但是大三時,學校在當時基隆路旁長興街的「校外」新蓋了男一舍,老舊宿舍的學生不領情,很少人願意搬過去,眼看會變成蚊子宿舍,學校就開放在地學生申請。 住進去以後,少掉通勤時間,習題做完後,突然發現每天多出好多時間用不完,這才發現「就近入學」的好處多多。 總是,疫情讓人類重新思考人與人互動的模式,也重新思考人與地球互動的模式,可能也是一種相變。人會因為年紀相變,人群也會因為環境變化而相變。任何轉變,都是一個新的機會,人類應該很快就會適應嶄新的生活模式,為迷樣的未來添加不一樣的色彩。就像太陽眼中的月球和地球眼中的月球,雖然看起來不一樣,但是那只是坐標選擇的差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月球軌道#/media/File:Moon_trajectory1.svg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高文芳的物理🐶宇宙樂園🐶

publications

家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