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在找博士後工作時,老闆跟我說美國有(應該是系上收到)150個人在找博士後,而全美國只有50個缺。
我們高能理論的前輩,通常要做3-4任2年博士後,度過這一個6-8年的考驗,運氣不錯的可以找到沒有tenure 或可能有 tenure 3+3的助理教授缺,不少人要2次3+3才能順利拿到 tenure。
1986已經45歲,才因為 superstring 敗部復活,突然拿到 caltech 正教授職位的 John Schwartz ,來波士頓演講時,抱怨 caltech 讓他做了10幾年的助理研究員(等同資深博士後、約聘助理教授之類的職務),只因為他們以前認為他的工作「沒有用」。
當然,有的超級天才一畢業、或者做了突破性工作,一下就跳級拿到正教授的缺。但是普通天才還是得熬成中年大叔才能有終身職。
很多前後輩,最後只能放棄學術工作,(最多人)跑去華爾街預測股票、幫石油公司算地底石油含量,過著口袋麥克麥克,但是整天哀怨無法留在學術界的人生規劃。
當學生時,大家都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一路也有老師好心勸你轉行,暗示你「高能理論需要天分,你的天分不做高能理論,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殊不知,我們都是對學術研究有憧憬,才會不計代價、義無反顧。
那個 82 歲娶 28 歲的天才,在清華幫他祝壽時,對著滿桌幫他祝壽的台灣高能理論同裁,建議他們放棄高能理論,趕快去做凝態物理才會有前途。
我沒有在場,聽說當場刺痛所有台灣前輩,一桌前後輩都當場憤而離席。
有的自以為是的天才,忘了丐幫之所以可以稱霸武林,除了武功蓋世的幫主蕭峰之外,還需要滿滿江湖的大小丐眾,才不會虎落平陽、龍困淺灘。沒有無數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天才英雄還是會苦無用武之地。他們應該對真理的追隨者,心存感激。
不管制度是怎樣,講清楚就好。當然,什麼制度比較理想,每個人看法不同。
自古以來,各國政府從不重視學術界,克卜勒為了證實行星軌道是橢圓,傾家蕩產找助理協助,他老婆哭訴「橢圓、圓,只差一點點,有需要這樣做嗎?」
沒有傻勁的克卜勒,可能就沒有牛頓、愛因斯坦。只是對多數人而言,他們不會認為這樣有什麼差,廣義相對論能當飯吃嗎?
現在各國政府會養物理學家,是二戰發現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居然可以翻天覆地。沒錯,在這之前,幾乎所有天文台的經費,都是來自私人基金會的大筆捐助,政府只會扯後腿。
國家不重視學術研究,源自多數人認為學術研究沒有用。但是,一旦國家認為你有用,不管是什麼原因,你都要小心,多數國家都不安好心。
美國要去月球,當時美國多數人民都反對:「我們都沒飯吃,應該把錢用來改善我們現在的生活。」
雖然科學家想辦法去月球,間接發明很多改善生活品質的玩意,也讓科技大躍進,壓根政府還是不安好心。
也許這是一個反思的機會,被💰淹沒的學術研究、大科學、大玩具,真的能幫我們看到自然界的真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