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性別平等團體的朋友反應,希望行政單位不要要求大家寫「戶籍」和「性別」,認為這是「隱私」。戶籍和性別都是人類喜歡「分化」的表徵行為,表面上是方便「行政」處理,背後隱藏的「社會」意涵可能才是值得「探討」的地方。
有趣的是,人類喜歡把巨觀的天象和社會現象連結,卻比較少人知道,這些社會現象和微觀的原子世界也有幾許類同。這些類同,或許是在告訴我們,「有機」的人類社會行為和「無機」的自然現象有著無法分割的關聯。
其實,一群蜜蜂如果不看成一個「單一」個體,就會有很多我們覺得不合理的現象:裡頭有「好吃懶做」的蜂王,有「嗡嗡嗡」的工蜂,兩者互相抱怨,看起來很不合理。有文學家以人體類比,左手抱怨受到和右手不一樣的待遇,時常受到冷落,小指抱怨中指喜歡亂比招惹不必要的麻煩。那,一個社群的人可以視為一個單一的個體嗎?
阿凡達電影裡,也試圖傳達這個問號。有人認為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意識」、「有生命」的生物,英國的天才霍金甚至認為「生命」就是能量的一種形式,生命活動不過是能量的轉換過程,所以或許任何物質都有「生命」,人類根本不用擔心生命是否能夠在宇宙裡延續。
微觀世界也是如此
如果說中子是 0質子是 1,我們知道因為 0 比 1 重 1/2000,所以單一的中子 0會自然蛻變成質子 1,雖然半衰期很長。
其實,01 之間其實也不是壁壘分明。我們也知道太陽這類正在活躍的恆星裡,除了氦元素之外,外圍大氣層主要都是 1,沒有 0。問題是:核融合反應要由兩個 1 和兩個 0 才有辦法合成「氦」客,再堆積在恆星的核心部位。
雖然恆星大氣裡只有 1沒有 0,但是一大堆 1「知道」只要轉變成「氦」後,系統會更穩定,所以有少數 1就會「自願」逆轉成 0,然後和 1 合成更穩定的「氦」。很多生物也有類似角色的互換行為現象,我們會訝異的原因,只是我們常以「單一」、「人」的角度看事情,原因可能只是前輩們認為,這樣論述比較方便「思考」、「分析」、「討論」、「傳承經驗」。
根據「個本哈根」學派的看法,根本就沒有 0 和 1,在渾沌狀態下只是一堆能量在做集體活動,只有我們拿儀器去測量時,就像行政單位要你填姓名時,才會看起來像某某人。問題是,有人認為實驗室的儀器不是「微觀」的量子儀器,是「巨觀」的古典物體,很可能就像要求別人表態的行政部門,被要求的人有可能會「揣摩」儀器的用意,試圖回答儀器想要的答案。
這樣的辯證實在很複雜,面對這種質疑的物理學家也實在很難回答。有人就說:明明量子力學很好用,我們就好好的用不要深究行不行?
很多紛擾都來自我們的分別心。